诚信“教”,培育诚信文化
树立服务意识。教育劳务人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服务意识,在思想行动上按照雇主的要求和标准100%地搞好服务。
强化规范意识。制定严格的缺点转化措施,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民主测评会,相互查摆问题,为劳务人员行为规范谱写成《诚信行为规范歌》《劳务队员之歌》《出人头地》等歌曲,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。
增强履约意识。常态化举办回国优秀劳务人员座谈会、“十大专题”讲座,举行出国宣誓和隆重欢送会等活动,增强他们的诚信履约意识。
信用“管”,营造诚信环境
落实监管人定期汇报制度。每季度召开听取监管人、亲属座谈会,汇报劳务人员的工作、生活情况,要求他们叮嘱劳务人员遵守当地法律法规。
落实举荐责任制度。执行“谁推荐、谁负责”的有关规定,推荐人与监管人在诚信务工负同等责任,包干到底。
落实定期联络制度。定期与中介单位、雇主、劳务人员取得联系,了解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情况和思想动态。
落实劳务人员维权制度。注重对用工单位诚信履约情况进行跟踪监督,对违反合同、克扣工资、侵犯劳工正当权益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。
失信“惩”,倡树诚信行为
建立担保制度。鼓励全县行政、事业单位干部支持主动担任出国劳务人员监管人,参与劳务人员的后期管理,将监管人与劳务人员诚信履约责任捆绑,在全县形成了以诚信履约为荣、以失信违约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。
坚持教育为主。把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关口前移,对有失信违约苗头的劳务人员,采取早教育、早开导、早警告等方式,督促其履行合同。
进行法律惩戒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外劳务输出管理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,坚决依法严惩失信违约行为,形成“失信惩”高压态势,防止他人效仿。
新县将诚信建设作为外派劳务固本强基的首要工作来抓,坚持诚信于企业、诚信于劳务人员、诚信于社会、诚信于政府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诚信体系,“重礼仪、讲节约、守诚信”等良好的行为规范深刻地影响了国内外人民,诚信涉外劳务产业的蓬勃兴起,有力地促进了新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。
据了解,多年来,新县累计向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劳务人员3.9万人次,直接带动2.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新县在国外务工人数常年稳定在8000人左右,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人民币,年实现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。以劳务为媒,务工人员与输入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,成了中国的“民间”大使,外派劳务带动大批国外客商来该县旅游观光、投资和进行劳务合作。全县共5000余人有回国创办经济实体,直接带动3万多人脱贫致富,涌现了韩光莹、戴大举、杨志贵等一大批回国创业典型,达到了“出国一人、致富一家,一人创业,带动一方”的诚信劳务经济倍增效应。(李传喜)